劳动纠纷起诉需要哪些材料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华律网

  一、劳动纠纷起诉需要哪些材料

  在劳动纠纷中,若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并提起诉讼,需要的材料包括起诉状、劳动关系证明、投诉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等:

  1.起诉状是提起诉讼的正式文书,必须详细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等。

  2.提交能够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证等。

  3.提供投诉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以确认投诉人的身份和诉讼资格。

  4.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时,应确保文书中包含投诉人的基本信息、被投诉用人单位的详细信息以及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5.若书写投诉文书有困难,可口头投诉,并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投诉人需签字确认。

  二、劳动诉讼的必备条件

  劳动诉讼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途径,其提起需满足以下必备条件: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2.诉讼中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劳动争议的相对方,以便法院能够确定诉讼的对方当事人。

  3.起诉时必须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并基于充分的事实根据,以支持其主张。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在提起诉讼前,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的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5.提起诉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进行,超过时效期限的,将丧失诉权。

劳动纠纷起诉需要哪些材料(图1)

  三、劳动诉讼应提交的证据

  法律快车提示在劳动诉讼过程中,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和诉讼请求,当事人需要提交一系列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需提交其法人资格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劳动者则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明。

  2.若需委托他人代理诉讼,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3.提供劳动合同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工作证、工资单等。

  4.若案件已经过仲裁程序,需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若超过仲裁时效未受理,则提交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

  5.提供能够证明劳动争议发生的事实根据,包括争议如何发生、争议内容等,并附上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

  6.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还可通过自行协商、调解、仲裁等程序解决争议。

  7.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入法院审判程序。

作者:网络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